懇請各界重視此個資法漏洞。北醫圖利用漏洞,違法濫用個資且違反勞基法的詳細證據

北醫圖開除我後,重新徵人的證據

流通紀錄反推查讀者資訊,資料就這樣丟在桌面上兩週
各位好:

我是政治大學英語教學所,碩三的研究生,我在北醫圖工作了四個月。前些日子被北醫圖以違反勞基法的方式惡意解雇,原因是我拒絕從事違反學術倫理和違反個資法的勞動行為。收到此信的各位,有媒體工作者,中研院的法律專家,大學教授,資策會,個資和勞權,人權專家,自由軟體界的opendata夥伴,公家單位的勞工局,科技部,教育部,立法院,以及行政院長和總統,副總統。也許你們很疑惑為什麼收到這封信,但這正表示我相信您的專業力量和自我道德要求,能協助我們動盪的台灣社會,共同監督修補這個嚴重的法律漏洞,避開未來此類型個資漏洞的劫難再度發生。

這封信提供了有關北醫圖是如何違反個資法和勞基法,違反學術研究倫理來獲取個資的證據和方式。被惡意解雇兩個多月來,我身心俱疲馬不停蹄四處奔走,除了找下一份工作來維持我的生活和研究,我也不斷和各界賢達解釋此事的嚴重性。後來我發現最好能一次必須和多人溝通,但為了顧全全面性全局,我選擇這樣來和各位解釋聯繫,希望各位能耐心看完並思考:
這樣的漏洞目前每天都在國內各大學院校裡面發生中。我們可以無視現在無能的法律和行政組織規範,無法防止資料被監守自盜的情況。也可以現在就動手修補這個漏洞!
希望各位能明白此事的嚴重性,盡己力調查不要推給其他單位卸責,因為往後活在老大哥(big Brother)陰影底下,受害的會就是你我等百姓和兒童。到了那個時候,財團和私人企業、政府可以各種名義握有不該有的資料,或是和其他人做交易,我們卻完全束手無策。

這裡是我的錄音逐字稿證據,我標記了哪些地方違法(以及違反什麼法),以及其原因。完整的逐字稿還在進行當中。我的體力有限,健康也不佳。懇請各位主動協助我整理此事涉及的法律範疇。我也提供完整,未經剪輯的錄音檔案證明我的所言為事實。


完整錄音檔在此

本篇文章同時寄給北市勞工局,台灣人權協會,教育部長信箱,國科會,g0v零時政府,以及數位立委的信箱,蘋果日報和數家電視媒體等媒體做同時處理,共公開於特定位置以供日後查詢和關心此議題的民眾前往追蹤。

圖書館的授權如附圖



可以很明顯看到並不包含這樣的利用方式,但我提供的證據顯示已經有這些資料被外洩。除此之外,讀者並沒有同意你使用人工或繞過正式學術授權的方式,取得她們的借閱紀錄或可被辨識的身份。某讀者不想要讓人知道他借了很多攝護腺發炎的書,某讀者不想讓人知道他在學習怎麼用食療減肥。某教授不想讓人知道他最新的研究計畫是關於眼角膜捐贈和人工眼角膜,諸如此類的情況。坐在櫃檯操作機器和流通系統的工讀生,當然不會洩漏這些事情。但是今天,張員和她背後的藏鏡人,卻濫用命令要求把這些資料人工處理後匯出,而且拒絕說明其授權來源和正當理由。這確實令人懷疑,是否有第三方要盜賣這些資訊,畢竟一筆資料只要一元,四十二萬筆就有四十二萬元。這可能還不是全部。
沒有一個正式的學術研究計畫會這麼草率或沒有時間限制,但我提供的錄音和逐字稿證據顯示,他們不在意時間,只要把資料取出即可。這很有可能是我們的個資被侵犯和盜賣的方式。更何況,這明顯違反學術研究倫理。

我並會在近期上班之前對張員等人提出公然侮辱等法律訴訟,同時尋求立法委員和中研院等專業人士,關於如何修補改善這種對於學校內部人員,個資的保管人卻可以以一人之姿來濫用個資的行政漏洞的公開解釋。
從我提供的證據可以顯示,張或其背後的藏鏡人極有可能是假借學校要做學術研究的名義,行盜賣個資之實。圖書館會員的借閱歷史,身分證字號,地址電話等資料,對整型整所,補習班,醫院,旅行社,保險公司,留學公司等商號是極為精確的消費者興趣定位方式。

此反常提取個人資料的行為,繞過正式計畫編制和人工提取42萬筆個資的愚蠢方式,絕對不可能是如同其陳述的,是一個學術研究計畫,其執行方式非常不合常理。鑑於北醫過去殘破低落的維護患者個人隱私的紀錄,我合理懷疑這是有高層人士想變賣這份隱形校產。(參考北醫偷拍的乳房外科醫師,多次被行政高層包庇 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new/20151018/713703/   以及 http://money.udn.com/money/story/5648/1258360-%E4%B9%B3%E7%A7%91%E5%90%8D%E9%86%AB%E5%81%B7%E6%8B%8D-%E5%8C%97%E9%86%AB%E8%A7%A3%E8%81%B7

目前的體制無法防止分佈在各院校內的個資守門員對龐大隱私資料庫監守自盜的發生。他們的方便之門其實就是以「學術研究」名義,什麼都能取得,甚至連正式的授權都不用拿出來。只要以圖書館要作學術研究的名義,就能提取所有讀者的資料和歷史挪作他用。但上萬個讀者之中,肯定有人不同意這樣的做法,而且讀者簽署授權的名義,絕對不包括讓己身的身分證字號和借閱歷史被這樣未經加密的去做處理翻攪。這必須經過合理的電腦自動處理,而不是由不相關的人士經手或口頭承諾,卻拿不出相對的處理方式。

因為我一人必須對抗龐大的財團和官僚的政府部門,又必須和對應的政府部門解釋所有的細節,每個部門掌管和嫻熟的法律部分不同,所以他們大都只能看到事情的片段面貌,就把事件推給其他單位。事實上這是一個必須通盤了解其嚴重性的巨大法律漏洞。我希望各位能盡其所能幫助我,在我上班和研究分身乏術的時候,主動協助調查。我也因為長期的健康因素和學術研究進度,無法所有時間都拿來處理給這件官司。被惡意解雇後,我因為數次穿著雨衣冒雨在寒冷的天氣中騎車赴約面試,讓我的身體和咽喉處於長期的感冒和虛弱狀態。即使是我長期配合最好的中醫師也無法調整到我的身體為過去最好狀態的一半。
但我非常願意為各單位作證和解釋,只是要在公開透明,而且專業公平的合理時間安排情況下。這是台灣個資水壩即將潰堤的前兆,而發現此事的人卻隨即被惡意開除。我正式向各位專業人士呼救,請求盡快協助修補這個漏洞,而不是無視不肖之徒繼續上下其手,鑿洞擴大。北醫圖在開除我之後,隨即重新找同樣職位時段的工讀生。這跟他當初所說的人力調派補足的情況完全不同,顯見這個行政漏洞可以透過不斷解僱和招募不知情的第三方人士來違法處理資料,獲得更多的個資來變賣或獲利。

全台灣有一百六十多所大學都在等這樣的判例和行政院的說明。這會是一個重要的世紀審判。但目前能夠看懂這問題之嚴重的,卻沒有幾個人。希望各位能明白這次的案件之重大,謹守自己的專業,協助台灣的人權,法律和學術精神向前邁進。台灣必須從錯誤中進化,維護今天的制度先進完整性,才能保障明天的尊嚴和安全。放過這個漏洞,就是曝露自己的將來於危險之中。行政院才宣示新的個資SOP方案已經上路,但本案這個巨大的行政,法律和學術漏洞,卻沒有人願意去正視,各個單位都在踢皮球。

這個新聞裡面,完全沒提到我們的大學院校,要怎麼去合理使用、自動化處理龐大的讀者興趣和個人資料。以北醫圖為例,其藉口為使用此功能必須付費超過百萬台幣,所以才需要用人工處理。
但為何世新大學圖書館就能作到?用數據說故事:世新大學圖書館各項資料視覺圖表
難道他們也動用了上十萬工讀生人力小時,花了二十三年去手工進行嗎?或是花了上百萬請廠商進行本來就內建在流通系統內的功能?
敏感的資料,本來就應該有詳細的法律規範其使用方式,並提供合理SOP去自動化處理,讓資料無法被回溯追蹤到特定的個人。

過去兩個月,我和北醫圖以及各個公家單位的來信或奮鬥紀錄可以在這裡被看到。也可以看到大部分相關單位的人是如何卸責或不明白事態嚴重。
(文章tag標記為 privacy  ,我會繼續補註上去)

又因為我很快又要開始上班了,接下來如果北醫還有說明會要我參與,必須付給我請假的賠償損失作為車馬費。
也請北醫和北醫圖盡快把我的健保轉出單寄送給我。我才能在下一個地方就保。謝謝!





留言

Transl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