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寫了應該用"有限選項"的邏輯方式來開單,簡化和帶新人,或讓其他團隊的人可以知道目前的選擇思路和進展/困境。
今天要分享的是,為什麼不能用"對話/截圖"來開單,主要原因是"截圖"無法被系統以文字檢索到,目前主流的開單系統如Jira,都沒有OCR功能。而對話紀錄,只能證明有這個指令被下達,但沒有分析或前因後果。開單系統最重要的是,有分析和前因後果、關係人能追尋,所以長達多年的時間,往往會有人針對該系統的問題,仔細比對研究後提出更好的分析和權衡。如果開單系統變成匿名的下指令系統,那麼就形同虛設了。
同時,因為變成了下指令(或是先斬後奏)的系統, 大部分的細部資訊和開發資源是散落在許多私群聊,加以簡單的線上文件工具如office 365/ google文件盛行,許多資源的狀態應該被整合或重複更新,卻被鎖在只有一個或三個人知道的亂數link裡面,這更加阻礙了從公司的角度去掌握專案的情況。每一個link裡面只有少數資訊,而這些資訊往往都過期了。可以說是免洗筷。
我現在待的公司,還有一個很不好的狀態: 開單的人為了避免背黑鍋或刻意留下對話證據,他們會用一個空的單子並貼上片段對話紀錄,甚至只是一個錄音檔案。來表示有這個需求存在或確定要這麼做,但這些決策,只有少數幾個人知道,所以整個專案並沒有進行完整的分析。這些截圖想當然爾也無法被檢索到,因此對專案的進展或除錯、寫文件研究一點幫助都沒有。
這引起了下一個惡性循環: 既然下屬需要用這樣的方式來自保,那表示大部分的決策者或分析,其實是不希望擔負責任或被知道的。於是老闆或負責人會直接找工程師或對不知情的第三方偷偷要求一些改動或寫死。很快的這些改動就會在沒多久後搞爆整個系統,每次都要抓戰犯,但每次都抓不到(即使大家明明知道是誰,為了不撕破臉)。
也許是我孤陋寡聞吧,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情況可能比比皆是。即使我提出了解決問題的辦法,那也得上層願意採用。就算所有的地方都有了OCR、或是資源被整合在一個地方,但追根究柢是決策者不想負責,執行者不想分析,分析者不想整合資源,過往一個運作良好的公司,是因為制度規範上設計讓所有人在自私的情況下,依舊可以把專案火力和開發經驗合一,因為有權的人才有責任,反之亦然,這樣才能把產品和公司長期改善下去。但如果一間公司的設立,從一開始就是為了拋棄責任紀錄,有時候甚至連權限也不要了(為了不承認有問題存在),那麼這樣的公司,還有精煉需求/設計/產品化/商業化的能力嗎?
這是值得我好好思考的一件事情,是不是不再需要用以毒攻毒的方式,來取代下猛藥。有的病人並不想要被治好。有的公司並不想要進行公司的業務,那只是一個名目。這個社會能運作是因為分工精細和各取所需,只要契約上講好的事情,能夠實現即可。
不過我還是會注意內在價值(intrinsic value)就是了。這可能就是我的獨特性吧。
留言
張貼留言
Please leave your comments. I will read them in mailbox and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