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nosK Limitation

Limitation and Recommended scenarios for potential BnosK customers


我們在找適合的客戶,客戶也在找適合的廠商。那麼什麼樣的公司適合找鉑諾思科呢? 從兩個方面來回答: 

簡單說,BnosK的屬性比較適合bottom-up,有詳細或零碎的第一手資料,從業人員能自主進行自己分內工作的。從這些資料中,我們才能重建或寫出一種看似top-down但有明確事實和佐證的文件。也能夠將內容分層或分適合的對象。
網路、軟體開發都是適合的。因為他們有大量的QA或Scenario等真實情況的整合測試。 也適合將細節重新歸納或製圖做成比較高階抽象的知識譜系。即使不是資訊工程畢業的學生,也能妥善運用開單系統或過去的討論紀錄協助完善這套流程和知識庫。
這是一種遠端的社會工程,能夠用流程來凝聚和精煉出需要的資訊,並保持在最新和可尋找的狀態。


我們不適合Top-down,也就是完全從無佐證或其他資料不具備的情況下,寫出產品介紹,或是使用手冊說明的。每個領域都有其專門知識,但只要有開單系統或能夠從過去的開發紀錄中,便能從中學習到關鍵的流程並以此大致撰寫文件。有些專業領域如半導體或醫學化學,進入門檻或談論的知識需要更多背景知識,這種情況也無從細碎的資料中學習寫起。
另外有太多資料屬於只存在特定論文資料庫中,而非授權或付費人員無法參考。
 
從上述場景可以知道,工作性質上能夠遠端的,或是強調凝聚力和自主作業,無須凡事等待總部或單一上級批准的企業,比較適合和BnosK的專長合作。
 
 
 適合 Fit不適合 Not fit  備註 Remark
 有進行自家產品開發、研究單純代理別人的產品做販賣 
 開發是公司營運的核心業務或參展是公司營運的核心 
  • 公司有issue tracker(ticket system)
  • 方便人員能獨立多方面理解參考開發的資料(follow)
  • 透過此方法漸次產出文件更新細節(update & write)
  • 再由關聯人員核准對應部分更新內容(review & learn)
  • 藉此從次要的錯誤中學習修正,完善整體巨量技術文件
  • 單純需要大量文字資料的翻譯
  • 沒有回饋正確與否的管道。

還在猶豫是否要找全職的technical writer,而且對工作量或工作模式型態還不確定除了研讀跟進公司的產品開發以製作技術文件之外,還需要人力參與並兼做會議翻譯、現場客戶拜訪、接聽電話、參展等
  • BnosK的目標是以輔助的腳色做長期的最低限度擔負文件更新
  • 適合公司想分散產假或單一technical writer離職造成的斷層風險
  • 適合資源有限但需要此種專業服務長期協助
  • 想改良DCC或目前文件記錄流程的公司
  • 因為權限或格式的關係,關鍵檔案文字內容難以檢索
    想把原本已經圖片化的表格重新製作以利搜索
  • 想有更好的協作編輯和確保大型技術文件內容正確即時性的方法
公司並沒有想改變文書紀錄的格式,只是想大量儲存、大量生產簡報內容 (單純的ppt, pdf和doc檔案)。  搜尋必須要能深入檔案內的文字,否則沒有意義。這也是為什麼有些資訊必須以人工提取出來重寫、改變格式或記錄的項目。




如果貴公司已經有自己慣用的開單或文管系統,還能請鉑諾思科服務嗎?

可以的。鉑諾思科(大致上)營運的模式是採"ticket"數量計費。對應的也就是總共消耗了BnosK多少腦力+勞力。您可以使用自家的ticket系統,搭配鉑諾思科導入的Confluence。或是完全只使用目前的貴公司的ticket和文件管理系統。幾間本土的文管軟體廠商,雖然各有不同,但目標都是在自家的線上資訊庫提供內容撰寫、檔案上傳和搜尋功能。

相對於設計販賣這類系統的廠商,鉑諾思科做的事情是融合知識管理和社群營造的經驗,為客戶操作並善用它們,以發揮系統的最大價值和增進公司的研發能量。


幾間常見的廠商如新人類的WebISO、壑揚的Vital KM,原理都和Atlassian Confluence差不多,鉑諾思科注重的是怎麼產生更正確有效的內容供公司內外使用。

避免"超賣"的藝術

由於目前公司只有老闆一個人,為了避免品質降低或承諾無法達成,鉑諾思科對客戶的選擇是非常小心嚴謹的。鉑諾思科不求營業額,而是想確認這樣的商業模式在台灣行得通,而且客戶也能受益。才有機會擴展規模。
即使只有一個客戶,只要合拍和有益於產業,便已經足夠鉑諾思科存活並繼續茁壯。


鉑諾思科資訊提供的服務,和翻譯社或上述軟體公司比起來差別在哪?

相比在展場上發送或業務介紹用的Flyer或Brochure,鉑諾思科提供的服務偏重於撰寫對內部研發有助益的詳細"可搜尋、可重組、可遠端協作"的e化線上文件記錄。因此BnosK的受眾不較不是印刷品為目標的載體或外部客戶,而是公司內的RD團隊。即使如此,我們還是可以透過對內容選擇性匯出PDF,來快速生成對不同客戶的Flyer或文件。在這個搜尋和網路當道的時代,確實web-based的線上曝光度會比paper-based的文件或圖片化難以被搜尋的宣傳品還要來得更有效、更容易保持最新內容可用的延續性。

鉑諾思科本身並不生產、販售或設計此類軟體(Confluence),而是根據實際在不同產業中服務客戶的經驗,透過研究工程師留在開單系統上的研發資訊,以及善用線上社群管理的方式,幫客戶實作文件內容和導入流程的規劃。


想用低成本嘗鮮或確認公司能否跨入新世代所需的研發門檻

鉑諾思科即是為此而存在的。BnosK認為研發不應該是單純燒錢回報不明的負擔,而是絕對值得的投資,不管多或少,都要能在可見的未來看到一些成果。
許多軟體公司只有賣系統軟體,但是對於該軟體能否實際改善開發流程或厚實研發能量,都只有廣告宣傳式的保證。員工的抗拒、實際上不合用,或是各種因素導致公司無法收到預期的成效,這些事不會寫在官方網站上。世界上設計這些軟體的廠商何其多,即使是本土的也不少,但不管買哪一套系統似乎都很難突破大者恆大的研發困境,公司往往只能落到毛三到四,為國際大廠擔任製造代工和被迫壓榨更低利潤的腳色。

為了打破這種惡性循環和確保公司需要的研發人力能不斷湧入、心血能持續進化而不被時代淘汰,善用網路世代的特色和突破地域限制的雇用人才是必須的。這也是為什麼我們一直想強調"能讓新舊經驗傳承結合的ticket system"、"web-based"、"vigor in community" 以及"wiki-like"的文件工具使用思維。

鉑諾思科的經驗可以幫助您的企業反映最新的研發狀態,保持公司在市場上的競爭戰力。


收費工具和其他免費工具的差異?

市面上有許多免費或付費工具如Gitbook、Google文件、Evernote,甚至微軟Office套裝等,公司可以只使用這些工具嗎? 為什麼還要用付錢的Confluence或ticket system呢?

首先這些工具的取向是完全不同的,乍看之下都差不多,對於資訊量不大或還未跨入研發競賽的企業來說,可能不會當下意識到其效率和效益的差距。

下面就用實際的情形來說明其適用情境和短處:
/*
Google 文件
適合以表格收集簡單資訊,一次性發布,不適合以大量link不斷回顧去修改內容。只適合小團隊針對一次性發表或短新聞型態的文章協作。不適合程式開發文件的團隊長期維護。


Evernote
適合個人使用,但對於圖片有OCR功能。特別適合出差拍照、剪輯圖片或業務使用。在把關鍵資訊整理出來交給團隊之前,都是永久的暫存區。即使交付後也有留底的功效
針對寫部落格等也適合,可以將文章或圖片做到接近完成的狀態後,再複製或自動發布。

傳統MS Office 搭配dropbox或ftp等
適合需要將檔案印出來做紙本填寫的場合。一些政府的表單或補助申請文件。
不適合多人共同協作,容易有單檔案衝突或風格不統一、錯誤難以發覺、線性文件不適合長形或結構化資訊等問題。
如果是長篇的施政報告或研究發表,可以在Confluence或其他軟體構成後,再匯出為Word。

Confluence
適合軟體或需要長篇的資訊,尤其可以重新構成、版本控或更新圖片,也能有基本的團隊討論功能。
不適合需要填寫的表單類文件。
不適合需要匯出中文的文件。(字體有bug)

Github, Gitbook等
適合程式設計師等單一族群,不適合腳色多元的團隊(有人會不知道如何PR或用MD語法、開issue)。
不適合GUI的圖文解釋,在圖片的管理上會有板控困難。
總地來說,適合能幾乎公開的專案,不適合程式設計師以外的人來協助維護。
 
 
Notion
類似Evernote與Jira的合體。不適合長期或大型專案管理。適合1~5人的超小團隊。
 


*/

Confluence的收費其實並不貴,如果核心的研發團隊或有權限真的需要做編寫更新的人員不到10人,也只要新台幣300元即可買斷軟體。沒錯,三百元。這筆費用在Confluence的開發母Atlassian的網站上都有公開的定價。(PS: Atlassian 宣布自2021年二月停售單機的產品
Confluence也不是完全沒有缺點,比較複雜的階層架構概念,以及初期可能什麼都沒有卻要從零開始撰寫,大批大批重構築資訊排版時的痛苦、不知道該從何寫起必須調查現況的茫然,即使是有經驗的人都會覺得相當痛苦。


Ticket系統則可以採用免費開源的Trac, OpenProject或是redmine,mentis等,這對於鉑諾思科來說差別不大,只要企業能改變紀錄資訊的方式和思維,就能大幅改善研發能量和遠端協作效率,達成雇用人才不受地理限制的效果。



下面放了一組投影片供大家理解 BnosK 的撰寫服務其實是包含著對未來的資訊擴充以及當下的專案管理。


留言

Transl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