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塞

我寫這篇時的邏輯很亂。請當做垃圾文。以後會盡量都寫正面一些、簡短優美又組織良好的日記。

最近半個月來,我已經養成在租屋處時時都戴著耳塞的習慣。尤其是睡覺的時候,甚至得把窗戶關上只留下一個縫。這邊的車流量很大,聽到呼嘯而過的飆車族或是大卡車都很難受。
從都市到鄉村,再從鄉村到都市,我才發現我是多麼討厭都市的一些東西。每個人都喜歡都市的方便,需要在都市工作,可是都很討厭都市的嘈雜髒亂。

人就是要想辦法找到一個安身立命的方法和地方。這也許不是靜態的,而是一個永恆的追尋過程。不只是階段的,也是持續累積的。當初為了一個小小的理想,做科幻研究而來,現在可能發現理想不美或設想錯誤、幻滅而想離去。不過還沒達到吸收頂峰,我在這裡依然有可以學習或轉換目標的可能。學到了一些方法,也發現了自己不足和多年來一直想學到的東西。

但我的大學部竟然沒有文學理論或文學批評!對於英文寫作也是不怎麼要求。基本上我進入之前是高中程度,畢業後也只有比高中好一點點。這就是學校程度和課程完整性的差別嗎?以及有沒有養成主動問老師整個系統、攻略到頂峰的習慣。到了研究所階段會有很多欠缺的能力,尤其是自立和抗壓疏壓的能力。自我規劃、自己輔助、組織同儕一起學習。我的大學部沒有強調outlining的重要,課程中也沒有這樣的重大需求。我們是花一年在一些短篇文章和聽力練習裡面去outline,不過當時的我並沒有辦法從這裡學到什麼。也許是教學的方法和我不合,而我也不夠主動,加上課程裡面也沒有這樣的重大需求。

這樣的outline和summary能力在閱讀長篇大論的時候非常重要,這樣就不會只看到隻字片語或自己有印象有興趣的部份,變成斷章取義。要能客觀把整篇文章刻劃出架構來。雖然很多時候,文章寫那麼長,實在沒什麼必要。不過要是重點一句話就講完了,那書也不用寫了。這大概就是禪宗和心理分析的差異吧。一個是一句話,兩頁文字。一個是數十本磅礡巨著,引發數十人繼續批判寫出數百本磅礡巨著。學習只能學著取捨,怎麼取捨,只能透過主動向前輩老師請教,抓住四五本經典之處反覆閱讀就夠了。要是自己鑽研看了一堆不入流的書和論文,一點幫助也沒有,反而更壞。不思考,不比較,不研究,只吸收,更糟糕!

這些,我在大學部都沒有老師告訴過我。只有一個,不過他是教數學的。我一個學文學的反而是向一個學數學的請教討論文學和哲學問題!那表示系上的老師沒有散發出會讓我想向他們請教的氛圍,尤其是在人生問題上。大學部各自為政至此,實在太糟糕。我碰過的大學部老師,很多都是這樣。韓愈說的「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這些老師頂多只做到傳道授業,有很多甚至不怎麼授業。無法做到讓學生想來主動求問解人生疑惑,甚至是課業上的疑惑…。

從另一個角度來講,也許放牛吃草、不那麼高壓才是讓這個階段的孩子自由探索自由發展的正確方法。沒有那種壓力,廣泛接觸學校內外的一切人生所需。

但我太乖了,即使是自己找東西來看也比不上在外面和人相處的體會學習。明明有想要的東西卻害怕失敗,不去接觸或主動找人討論了解。

問題是大學部的系上沒有提供一個這個領域的架構列表,真是太糟糕了。很多老師在大學部不怎麼教學,只是給高分。也許是因為研究所的課程壓力太重、自己的研究計畫太重。

我想這就是教育的問題,為什麼廣開大學以後,反而是浪費教育資源,因為大家都把培養能力的階段放到研究所去了,大學時代很容易變成一種耽溺於玩樂、和社會現實或專業智識隔絕的資源浪費。最後感到現實的殘酷時,又遵從上一代的行為模式,進入更糟糕的狀態。多嘗試是種好事,尤其,我們需要和上一代很不同的策略才能在現在好好活下去、走向未來。我們需要有一些和上一代很不同的想法。所以只要想好了,這些嘗試,就不會成了無意義的浪擲。

難怪我的老師會問我我的成績和排名是否很好?那和完成事情的能力和紀錄有關,就像成績單會顯示過往對自己負責的紀錄。我的大學成績很糟糕,六年都是。研究所我只是隨便考考,當時並沒有想太多為什麼要考,或是我當下和往後人生應該做什麼的嘗試。
該想想人生該怎麼過,還有學習是怎麼回事。我真該在大學時代就兼家教…那對我有些幫助。



附贈三篇文章。

為什麼養不起小孩?

1.收入提高。與其生小孩不如好好養小孩。
2.性開放,結婚不再是性行為的唯一歸宿
3.女性就業率提高
女性教育程度提高,也需要在職場上發揮。或者說,職場需要她們。
壓低薪水逼迫女性回家不是個良方。
女性育齡比男性短,這方面更是壓縮。
4.不友善的職場環境。超長工時。

非常詭異呢…六年前當我還是18歲的時候,碰到的32歲日文女老師、一些比現在的我大一些的大哥大姐,我們的聊天內容,即是我現在看到的少子化未來。不久以後我們也會成為人口金字塔貢獻的那一群。非常快,所以我才會說大學時候要弄清楚自己將來想做什麼,在還沒有經濟壓力或生育壓力的時候好好認識異性,這是好課題,保持愉快自然的心情,這樣就夠了。不一定要有什麼目的保證取向。

老師有在說,但以前的我聽不懂啊!!

我自己覺得還有一些因素。被父母照顧地太好也是一種,不知道自己的未來方向或是累積嘗試學習工作的時候沒有正確累積好,成為長不大的啃老族。那個女老師自己也說了這件事情。說常常被唸什麼時候要搬出去住。不過相較之下,她已經算是還可以的了。

和嚴長壽商榷一事

強調大部分人其實是通才,不一定有那樣特出的天份,重點是扎實做好日常生活每件事情,失敗要爬起來修正,才是幸福人生的態度。

讓人受不了的「潔癖」

講到regression的部份。為什麼完美主義者或高標準的人受挫以後,傾向停滯不前或躲在安全地帶。和幼年成長經驗、父母教育方式有關。



留言

Transl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