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A and other resources

IDA = international dyslexia association 國際閱讀障礙協會

https://eida.org/knowledge-and-practices/

今天的成果比較豐碩一點,我除了找到dyslexia的教學成果標準以外,還找到相關的專書實際教學指引,以及國內研究閱讀障礙的幾個權威人士的列表(才能請求指導!他們大部份都是位在心理系,其他在腦科研究或特教,語言學,資訊科學等領域)

台灣認知神經科學研究團隊於歐洲聯合發表漢字閱讀的大腦神經機制研究成果:  https://www.sinica.edu.tw/manage/gatenews/showsingle.php?_op=?rid:4392

“由曾院士帶領專題報告,報告人依序為李俊仁副教授(台灣師範大學)、李佳穎副研究員(中央研究院)、郭文瑞副教授(陽明大學)、吳嫻副教授(中央大學)、蔡介立助理教授(政治大學)。此外,該團隊成員阮啟弘教授、鄭仕坤副教授、 張智宏助理教授、謝宜蕙助理教授(中央大學)、鄭谷苑副教授(中原大學)亦在大會發表各研究專長的論文和海報。”

Related Websites:

新聞聯絡人:

  • 李如蕙,中央研究院腦磁波儀實驗室 rose@gate.sinica.edu.tw
  • (Tel) +886-2-3356-6557
  • 黃復君 ,中央研究院總辦事處公共事務組pearlhuang@gate.sinica.edu.tw
  • (Tel) +886-2-2789-8820  (Fax)886-2-2782-1551  (M)0912-831-188
  • 林美惠,中央研究院總辦事處公共事務組mhlin313@gate.sinica.edu.tw
  • (Tel) +886-2-2789-8821  (Fax)886-2-2782-1551  (M)0921-845-234
  • 發稿單位 : 公共事務組

最後更新:中華民國100年10月03日



除此之外,IDA也給我很多相關的國際會議和學術研討的訊息。
之前在這方面沒有辦法找到太多有關訊息是因為求助方向不對,也不夠集中,只有找到大眾對閱讀障礙的現象解釋,還有一些自我安慰的話語(閱讀障礙者經常有很高的xx 天份,
名人如abc也有閱讀障礙...等等)
我們是來解決問題的,不是來騙自己的

clip_image001

書名:Dyslexia and Learning Style: A Practitioner's Handbook

作者: Tilly Mortimore



另外在一些關鍵字的尋找,我想我這次是找對了
mental rotation test 和 dyslexia 有關係
和Gestlat theory以及 synesthesia 也有關係

未來論文應該是朝著這個脈絡研究下去
我的聯覺其實是從把POS, syntax 和積木堆疊的類比開始的
跟mental rotation test其實有關係

大多數的閱讀障礙教學還是脫不了把傳統的方式放慢一點教學,
一樣注重聲音和符號的對應

我的這種方法則有可能繞過這些閱讀障礙者的困難,但前提是他們必須要有基本的字彙量


至於幾位權威人士,可能不太會理會我吧。
我要在開學之前消化好他們的一些論文,
提出一些問題來吸引他們的注意和請求「指教」
有一些是在政大,陽明大學,中央大學,這幾所的應該比較有機會。
中研院的應該比較沒有機會。

至於兩個兄妹,一些實際上的教學指引或標準其實IDA已經提供了
我打算採用Strindberg的一個劇本”Miss Julie”作為 reader's theater的工具
原因是角色人少,而且劇情他們絕對會喜歡(都是一些怪誕墮落劇情),雖然有電影短片但不確定是否適合
另一個備案是 narrative 敘事教學,因為他們的個性太過活潑,只有講故事和分享故事才能讓他們專心,以及學習內容。
我要把一些學習的單字塞進一些劇本和故事裡面,
先用口頭的方式講給他們,再來引導他們看文本,
看看這樣會不會比較有學習新字和新聲音組的效果。畢竟傳統的方式對他們來說幾乎是無用,這也是我經過嘗試以後才發現的。

小兄妹曾經有過很多家教老師,但他們的問題一直都存在。
這表示一般老師能盡力的方式都做過了(如果他們有盡責的話)
而我也發現他們培養出一些很壞的學習習慣:像是喜歡岔開話題,爭相述說自己的經驗卻無法和其他人做結合
我懷疑這是之前的老師縱容他們的緣故

幾個方式都嘗試過以後就知道他們兄妹只有什麼方式才能真正吸收學習內容了
上次的ontology 教學法顯然不行
另外還有一點很重要:小兄妹非常仰賴用手機和app學習,這是雙面刃
好處是只要把適當的教材數位單元化以後,放上moodle就能用app學習並追蹤進度
壞處是不是所有的東西只能擠在那麼小的畫面呈現,
尤其是思想和必須面對面溝通的事情。

兩兄妹顯然不明白這一點。螢幕越小,字體越小,
你的想法和思維模式就會被侷限住,這是千真萬確的。


我想把我的東西做一些基本的組合,真的是時機非常剛好
我過去做的一些報告和努力都像是為了這個鋪路一樣
我自己架設moodle伺服器,把教材數位化和單元化
也做過narrative research的Identity/Agency報告
也做過模擬的app 學習文法的報告和一些介面的研究
最後我還有一個一般人沒有的能力:聯覺 synesthesia
雖然之前想走上text mining 和ontological learning database的路線
但畢竟是比較後面的階段,而證實我自己的聯覺也不再是第一優先的研究項目
(之前還研究了Gestalt psychology和fMRI, stroop test 等東西,後兩者其實已經離開我能接觸的範圍太遠,也很難說服研究人員去幫我證實對他們沒有立即好處的事情)

希望這樣能有機會吸引到我找到的學者願意指導我
直接設計一套給dyslexia 的教學教材,IDA 只有給予教學成果的標準評量
一些pratical handbook其實也都是把大家都知道的東西重複講一講而已。
我有可能設計出一套SOP 給老師使用
A方法不行,那換B方法,而且都是階段性的,也有acessment
現在還需要有一些統計基礎背書...不然寫起來太過質性也沒有說服力
SOP建立起來以後,
就可以和學者(透過他們的關係)去找一批均質的閱讀障礙者來作量化研究了。
app或moodle化的東西之後也能被建立起來。


最後,國外還有一個廣告打很大的 TTRS (Tocuh-type read and spell computer course 
http://www.readandspell.com/us/faq/parents )
線上拼字輔助學習系統,如果可以免費使用,那我可以讓兄妹兩個試試看。

http://www.readandspell.com/us
但我覺得廣告打那麼大,雖然又有一堆影片和論文提供背書,但效果很可疑。

另一個TTS (text to speech) program也是需要用上的
這兩兄妹明顯都適用聲音去學習新字
現在手機都內建TTS系統,沒有也可以安裝,對他們來說簡直是巨大的福音

其實我本身並不會讀樂譜,過去吹奏樂器或唱歌完全也是記住旋律跟演奏方式而已
我還參加過合唱團,其實勉強可以過日子,
但不會看譜真的是巨大的障礙,也影響我繼續精進或學習音樂的路
而今天才發現讀樂譜困難其實也是一種閱讀障礙(有學術研究),在音高符號,節奏韻律等方面的障礙。即使是專業的演奏家之中,也有人是這樣的障礙者





留言

Transl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