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chnical writing is not just translation

這幾天又碰到一些令人沮喪的事情

 

先是認識的technical writer(不同公司)離職三個,當然我是希望他們都找到更好的歸宿了,但聽起來比較像是直接轉行。我懷疑台灣究竟有沒有辦法有這樣的社區存在,因為沒心血加入,而加入的人很快就離職轉行了,因為台灣的小環境並沒有給它們任何職涯、技術或薪水的發展性。再來又是看到這個....

 



 

 WTF? 雖然Product copywriter跟technical writer不一樣,但這表示台灣確實已經把技術文件編輯當成誰都能做的 --- 文案小編或"只是翻成英文"了。

 

其中一個要素就是technical writing必須要給工程師或相關人等review確認產品的"真實狀態",程式是否真的可以運作,這次的改動是否底層真的是這樣改的,什麼時候會過度到新的功能。這些東西檢驗下去其實是一翻兩瞪眼,往往會讓不合格的開發者尷尬,或是讓厲害的工程師興奮,因為可以知道自己幾個月前的弱點,持續改進。不然的話,大家只是在空口說白話,扯廣告台詞,胡思亂想罷了。如果沒有辦法被review其正確性,就會變成拍攝假廣告了。

這個驗證和監視整合正確資訊的過程,其實是一個很大的學問,因為相關人等和高階主管往往不願意被摸透或知道真實狀況,但站在公司立場他們其實應該交出自己的產出,而不是自己說了算。只有一種讓所有人都能獲利的方式,而且是互助互利,這種社交和軟體開發溝通技巧是我在管理ptt的bbs,編輯wiki和精華區、參與開源社群的時候學習體認到的。這也是鉑諾思科的核心。


如果國內的薪資狀況不改善,以及開發持續外流,這樣當然不可能從國內或國外找到肯來的人。四萬塊在台北都只能維持呼吸了,租個完整有陽台的大套房或整層住家,還在通勤距離內的就已經去了一半,剩下的只能維持生命跡象,怎麼可能存錢或有組織家庭或晉升學做其他職務的未來,還不如早早轉行。

會有這種跡象,就是開發單位正在離開台灣,或是用人主管依舊無法擺脫製造業的小環境思維。這個一拉一推,導致開發文件或專案管理的需求急速下降,台灣正在快速把自己變成連製造研發都沒有的邊緣市場。以市場來說台灣很小,所以必須去設計製造全世界都盡量能通用的解決方案和產品,一些3C或特殊軟體我們做得不錯,但因為研發的不重視和中高低階製造全面外流,導致台灣相對應的職缺和職涯發展機會都消失了。地理位置最接近我們的上海、香港、東京、九州的福岡、新加坡等,職缺都比台灣還要有技術性,在薪水上也製造了能存錢且能久居的環境。再遠一點如胡志明市、首爾、雅加達,吸納國際人才、技術培育和提供高級技術移民的住居也都比台北好。即使剛剛來到台灣的新外商,把本國的研發團隊裁撤掉後,來台灣也只是做一些維護性質的工作,台灣的開發者完全被當成維護團隊的薪水,卻負責安全性的小幅更新,也沒有技術進步或創造更大團隊的可能。


到底該怎麼辦呢? 

覆巢之下無完卵啊,本來想為國內公司先服務的規劃,卻變成必須加速跨出海洋了。這種情況下還有辦法以新創小公司,慢慢接受磨練和成長嗎? 直接接受跨國的商業機會,又會遇到什麼問題...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