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4] 如何尋找理想的家園

這次來到新莊區的一間透天厝,38年的老房子經過拉皮整修,有地下室和門前空間、露臺,且邊間。這些條件很稀有,但也有致命缺點。 首先是位置,房子在死巷的最底部。其實要開車進出不容易,更不用說旁邊就是一個小型的私人停車場出入口。原本期待可以在自家門口舒服停車,但實際上還是需要一點技巧和習慣。



我最期待的其實是門口前院、地下室、露臺。

但地下室有一個致命缺點,沒有做對外換氣。雖然進去的時候空氣品質不錯,但地下室應該最標準的全熱交換或埋管抽氣來避免氡氣累積的輻射問題。

原先的地底通氣管已經被截斷,兩隻孤零零地在地下室的對角線角落。那個原先是設計成從房屋底下的礫石層直接抽氣用,避免氡氣從地基以下累積並進入室內。現在這樣就不好了。既然總樓板面積不大,對我最有價值的地下室會是我預計工作和休息長時間待的地方,所以這點我特別注重。

 

出來以後,附近的西聖公園。


可以從空拍看到,西盛街其實附近相當熱鬧。但都市化還是有這個問題,只注重在很好通勤,而˙不是在地生活的日常。一切的一切都圍繞著"到辦公室、"工作"、"企業景氣"等需求,每個掙扎在貢獻自己價值或堅守岡位的人,在大城市內都被降低到連過街老鼠都不如的狀態,在尋找一個棲身之處,卻又不會打擾到別人。

高中的時候曾經很浪漫,認為俄國作家托爾斯泰所說的,人只需要一張床大小的空間就可以了,死了或活著都不用太大的空間。但這完全忽視了他其實出身在有錢人家,只是會鬧脾氣離家出走的老人,他工作用的手稿也是汗牛充棟。

在市區居住的這兩年,我徹底體會到一個人身邊所需要的設備或足以維繫個人需求的物質(比如固定的電腦工作桌),其實比想像中的更多。我粗估至少需要20坪以上的空間,還有固定安全的停車位等等。

即使在裁員潮很兇猛的2023年(甚至比2008年金融海嘯還嚴重),遠端工作並沒有馬上降臨到台灣,企業對於外包或遠端的流程也沒有建立起來。所以實際上來說,遠端其實還是很困難,不只是機會很少,實際工作上,企業也會疏忽於提供實際上必要的資訊和協助。導致員工的效率或產出也會有困難。

但至少已經跨出這一步,為了有更好的生活品質或家庭生活,必須用心和誠意去克服眼前的困難,不能退縮。另外說一下,這個房仲還不錯,雖然年輕但資料都有,我推薦給大家。

留言

Transl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