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早些寫了一篇在日本工作的恐怖感受,但為了怕引起公司注意,我就轉回草稿沒有發布,略作補充以後發布了。現在一年了,可以說說工作一年的感受。我這篇絕對都沒有提到公司的壞話,因為根據契約我們是不能說的。所以我只是一吐我實際體驗到的糟糕情緒而已。
食衣住行,一切從簡,只有我一個人,一年存下了約250萬 yen。但不幸的是,今年考評直接減年薪250萬yen。超過日本勞動法規定的處分上限1/10,為什麼會這樣,簡單講就是: 扯皮當道,寅吃卯糧。不配合扯,就請你滾。
太太過來後,這等於接下來我都做白工。這就是日企,不把你壓榨到一滴汁都不剩絕不放棄。讓你呼吸就要感恩,錢不夠為什麼不去打兩份工,但公司的事情和主管要的扯皮進度,不能落後。整個公司不斷洗腦你這個觀念,就是不在意怎麼解除技術債和做實事的苦勞。
不加入它們把別人的戰況回報說成是自己團隊的功勞,就是被排擠。不畫大餅蹭只說實話,降級。這對於急著想要升官或養家的人來說哪能接受。所以資料造假和裙帶關係就到處都是。不關鍵的部分就算了,萬一很核心的部分也有問題,那怎麼辦? 只能祈禱那邊的主管頂得住每周吹牛的壓力,但主管的離職率也很高,想必也是不想炸彈在手上爆炸。
由於公司九成的人都所屬東京辦公室,但能通勤到辦公室的也只有首都圈內圈的人(可能只有20%) ,這樣會比較好保持人際關係(不代表你工作就保住),專案一樣有執行困難,離職率離譜的高。在運氣差的情況下,公司內孤立無援和高物價的情況會更令人絕望。
我不知道如果當初我住在神奈川或東京外圍(大田、江戶川) 的話,並一周去一次辦公室,見面三分情,工作情況會不會比較好,但有問題的是造成組織無法持續經營的人,他們一樣到處背刺和鑿洞,所以應該也好不到哪裡去。不然為什麼東京辦公室的員工有著一樣的心情和最高的離職率
萬物在漲,薪水在減,匯率在降 (JPY對NTD 一年內0.24 > 0.2) |
===
你能付出的東西其實是有極限且固定的,不管是時間、體力、腦力、精神、人際關係或專案的完成度、可維護性等等。多數人沒有體認到這點,只覺得是時運不濟或再多拚一把,多壓榨或稍微勉強一些就能擠出更多可能性。把這種努力當成是運動員突破自我極限的一種成長感受。
這種壓榨自己的想法來迎合有問題的環境,是錯的。也導致多數正常員工撐不過兩年就閃人了,剩下的也許政治手腕或運氣比較好,但總之好壞是跟上一間比較出來的。也不是所有的項目都爛就是了。
比如我就覺得有機會體驗多個technical writer彼此互佐又互博是不錯的,還有這種介於要進入制度化之前的混亂感,對我來說特別有幹勁,也許某個space layout方案或提取出來的內容,會成功融合並推動卡住的部分。 我也很好奇並努力嘗試了分割工時並遠端支援的效果,但所以不如預期(因為員工流動率高,且無法看到員工過去負責和提交的內容來作事先分析詢問)。
===
只有到了某一個時間點你才會發現自己被剝削殆盡,但這根本不是什麼個人的成長或訓練專業。對於毫無上層支援的複雜遠大目標,下個月就要看到根本不可能的迴響,然後過度工作到你看到公司的東西就想吐。我才在這公司沒多久就看到很多人就這樣燃燒殆盡,斷送自己的職業生涯和個人生活,是很嚴重的那種,不是換個公司再出發就可以的。這產生的斷層和問題比起能用正常表現持續輸出還要嚴重,因為整個社會有大量過度付出自己到身心靈受傷的人,有很長一段時間無法正常回到職場或自己的生活軌道上,懷疑自己的(人生)意義或存在價值,或是究竟還能做些什麼或對他人有貢獻或能被利用的價值。這進而影響了他們的家庭,也導致他們對已身生命的悲觀,也就不可能產生下一代。
兩個一樣品牌和容量的洗髮精產品在不同通路賣不同價錢,大家很容易能比較,因為變數只有一個,就是價格。但真實世界裡面沒有兩個人的生命軌跡或職業生涯完全一樣,企業和社會卻設計成大家都是商品,貌似可以"循規蹈矩 (扯皮)"升級上去。沒有升級的,肯定是你有瑕疵或比不上別人。制度被設計成即使你的產出和表現都很優秀,但它們卻明擺著說你很差,然後用裙帶關係或剝奪你知的權利來不費成本取得你已經得出的成果。
這風氣能端正回來嗎? 我認為不容易,而且不應該去思考能不能的問題,而是該不該去做。為什麼公司會允許這麼多沒有相關知識背景的人當主管,導致最基本的一些營運概念都沒有,也養了一群唯唯諾諾不能多說什麼的專業人士。因為沒有機制去考核不適任的主管,這點在日企都一樣。
舉個案例,我是technical writer,最高的價值是提供資訊正確且描述最新狀況的文件,而且越精簡越好,因為詳細通常代表冗長找不到重點,最好是分成適合的次級頁面對應到可以anchor且很少變動的環節/概念。
比如上半年有40支api,分成5組,各有功能。到了下半年有新功能也有廢棄的api,總數剛好也是40,但內容已經有所不同。所以必須和開發團隊確認好以後,手動snapshot記錄差異作備錄。由於error code不會改變太多,所以那是一個對於其他團隊要知道有無串接影響的一個快速的檢查邏輯方式,寫的時候可以從那方面優先下手。
一個很正確的描述或細節的設計,有時候由一個工程師寫完可能兩年都只有不到10個view,因為知道或參考的人少,那部分改動也少。但我們的評比卻是一個網頁文件越多view越好,所以裡面混了很多亂七八糟的預期東西、期望、梗圖、和聊天意見,很多時候一些傢伙甚至偷機取巧,把頁面丟去幾個大群或直播會議的群組騙點閱流量。反正只要有點閱率就好,後面維護或正確都不關我的事情。這樣的事情層出不窮,導致整個公司的知識庫文件徹底垃圾化。不只無法對照現況,甚至找不到對應的描述。垃圾頁面產生的速度太快,是因為主管不會用Jira或開單系統管理專案,只好不斷創頁面當成一次性的討論紀錄會議或專案進度追蹤,不用一周就有數十個這樣的頁面而且都被遺棄了。
如果你體重是60kg,那我就寫60kg並註明測量時間和儀器方法,測量人員等,把資料弄成好找的網頁分類。但不肖人士會說我目標是45kg,我預計下個月會先減到55kg,並直接寫成45kg紀錄上去。這時候文件和真實狀況就對不起來了,到處都是這樣的情況,因為大家都想要曝光度和點閱率,默契就是互相刷留言來看起來好像有在討論或決議,實際上根本是刻意打死結。最後才來說專案怎麼出問題了,一定是離職的人造成人力不足。
有很長的一段時間,我的績效都是被這樣的主管評分的,當然奇慘無比,更慘的是,後來他對我承認這是錯的,但也不會改。而且我也無法離開他旗下。因為這種無腦管理方式實在太方便了,看著一個點擊率上升的報表,太爽了。即使技術文件這種不是面向公開網路世界,並不適合用點閱率(投放廣告獲利)的評比模式,但公司員工和業務的需求,和他的OKR毫無關係。因為這樣所以公司想要的目標總是反向進行。但公司對此無能為力,因為這樣的人不知道當初什麼緣故,徹底掌握了生殺大權。
公司用full remote full flex來當口號,但實際上並不是full flex。你晚上十點以後打卡會算加班費,主管不喜歡。你按照真實認真工作時數扎扎實實打卡,休息的時候也停止碼表,但工時還是多,主管不喜歡。白天一堆人線上開會湊時間social 情報當成正事,你被迫只能用其他時間做事情。而你的成果和時間並沒有被正確的評估。付出的分析和溝通成本直接被隱性忽略,公司和主管要你不要打卡,或是事情做不完說你能力不足,卻沒考慮很多根本不是我權限的事情被卡,這該怎麼辦呢? 雖然來了之前就有猜到是這樣,不過來了以後體驗還是很絕望,主要是這環境不是有心想改或肯拚的底層新進人員能做的,共犯結構這麼久了。有一些我覺得一點就通的聰明好同事,反而被降級。
我想這可能不是一間日本公司的縮影,而是這樣的日本公司選擇了這樣的人做管理階層,只要短期內財報不斷成長即可對股東交代,所有人都是可被替換的商品,在事件曝光之前趕快走人就好。只能報喜不報憂的企業文化。這樣的管理階層對於生命和人性的不理解和不尊重,在制度下把"正確"、"信用"和"安全"當成是可以壓縮的成本。把營運成本外部化,外包給裙帶人員的公司或甚至把原本正社員變成外包子公司的契約工。
員工的意見絕對不會被記錄下來或拿出來認真討論改良,正常的員工們都被逼走了。裙帶和階級有著絕對的控制優勢。這也是西日本鐵道事故的一個原因。如果不是一場人命悲劇把社會正義的大槌打下來,這樣的事情如今在整個日本仍不斷重演。
有些人會說世界上所有的公司都有這情況,來逃避為什麼當事實被揭露後卻不處理的責任。我仍看到有一些螳臂擋車的人,願意做些什麼,不是為了升官而是因為不在乎換個環境才能讓整個社會變得更好。如果只是薪資競爭力或休息時間的問題,仍不能解釋為什麼公車司機或辦公室的文員會集體辭職。不說出來,(任何)業界都不會變好,人們的生命會有危險。如果你還有下一代或真心關心他們,你不會甘心這樣的事情惡化或必須靠現在的裙帶關係來保護他們。
其他的瑣碎感想
日本多數西瓜不甜也不好吃,至少九州只能買到熊本或長崎的西瓜。大部分都是一個小小的2000 yen,不同的源頭買了好幾次整個回來切都是踩雷。要吃甜的扎實的要找切好放盒子有糖度標示的。但東京可以買到山形的會甜,我猜好貨可能都不在福岡。如果你很愛吃西瓜,福岡不適合你。但日本夏天真的很熱,不吃西瓜實在受不了。
拉麵一碗1000 yen上下左右,東京和福岡的最低外食物價大約有300 yen差異,而且內容物豐富度明顯有差。
不知道長期吃微波食品累積下來會怎樣,福岡的蔬菜(葉菜如青江菜)貴且品質不好。
- Queen Beetle 福岡日本韓國高速船進水隱瞞事件
- Big motor 保險維修紀錄造假,惡意破壞顧客汽車只求保險支付。受打擊變賣裁員。索賠求償無門
- 德島新聞分社化
留言
張貼留言
Please leave your comments. I will read them in mailbox and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