葬禮流程改進芻議(一)

這篇文章是我上星期參加外公的葬禮以後的感想,這是我第二次參加葬禮。我在2009年奶奶過世時沒有想這麼多,但任何人只要參加過幾次葬禮,就一定會有這樣的想法:我們到底要怎樣改進這個程序?

自從我開始在桃園中壢市的一個國中代課以後(實際上是代課老師的代課老師,位階更低,叫做兼課老師),生活非常忙碌,有很多重要的事情要寫下來都沒有時間。只有在其他人不會來煩擾的候診時間、備課空閒才有時間透過evernote寫下來。這樣累積下來的東西其實已經相當可觀了,待我逐日貼上來。標題之所以貼成(一)是因為之後還有很多重要的事情沒辦法一次講完…不是企圖增長篇幅。劃分約略如下:

(ㄧ)是講葬禮流程改進
(二)葬禮上的見聞和紀錄當天的事情,以及人還活著的時候該怎麼為活著時打算,死之前該怎麼打算。
(三)講編輯族譜的心得和姓氏流傳
如果還有後續會繼續打上數字,也許談談深刻的哲學,也許談談本質(essence)或良質(quality)。也許漫談動物收養和安樂死…


我把他寫在evernote裡面,日後若有些更新就是看evernote這個連結就是了。
以下是內文:


活到26歲,參加過了兩次葬禮,現在開始會想要為自己的葬禮做一些流程改進
也開始下定決心絕對不參與或服從自己不想要的陳舊禮俗。
為什麼要叫一些老弱婦孺站著好幾個小時念經,或是反覆跪下頂頭拜禮。

總是有人會威脅我,「以後你就不要來我的葬禮!」
現在想想,其實也沒什麼關係。

總之,我希望的改進的重點如下:

1. 絕對不要有三跪九拜。
2. 尊重參加者的意願和時間。想要提早離開或半途趕上的都能隨時進出。
3. 整個流程應該在兩~三個小時內。不要有守靈或花費好幾個星期的馬拉松式接力熬夜守靈或法會。時間應該定在中午過後的下午,對於遠道而來的參加者比較方便,不用半夜或大清早就得動身。就像個下午茶會即可。如果參加者上午或下午、晚上還有其他行程,比如觀光旅遊,也比較方便。畢竟難得抵達另一個城市或國家。
4. 尊重參加者的宗教信仰。所以不拿香、不跪拜。只要致敬即可。
5. 應該弄得像派對一樣,提供吃喝和舒適的冷氣。來訪的賓客可以自由交談走動。這點有點像是國外的葬禮風格。
6. 不要哭得死去活來,真的。開心就好。
7. 火化過程的等待很無聊,參加者到此即可回家。骨灰和碎片也不用強迫一大票家屬輪流撿拾。燒過以後的大小碎片,不要裝在罐子裡面封存,直接用什麼容器收集以後交給家屬,看是要丟進田裡面還是還是丟進海裡面(當然要符合法規)。我比較想回歸自然,至於丟哪邊我還有些時間考慮決定。
8. 不要強迫任何人來看我的遺體。無聊,畢竟參加過葬禮的人都知道,那個靈魂早就不在這塊黏土裡面了。
9. 那種很吵的葬儀樂隊和念佛就不要了,也不要參加者頂著大太陽或大雨大風、披麻帶孝跟著踩街遊行。參加者衣著自己決定,不用刻意弄得像葬禮…。
10. 如果有葬儀社的協助,希望一切尊重我的意願進行,不要麻煩到我的親屬和朋友、參加者們。
11. 因為骨灰已經拋入自然,不再可尋。若要有紀念碑或墓碑,可以擇地而立,地方我再想想,大原則是不要昂貴,簡樸即可。原則上我不希望買墓地或靈骨塔位(我本人不喜歡土葬和靈骨塔位)。
12. 拒絕政治人物拜訪弔唁。除非是認識的政治圈朋友。

雖然我不能預測我是什麼時候過世,以什麼方式過世,過世的時候會不會有認識的人幫我處理後事情事,但整個流程大致上應該如下:

1. 我過世後三天內,遺體已經火化。參加葬禮者其實不用看到我的遺體,也不需要花費高額金錢或空間冰存我的遺體。葬禮其實只是儀式和禮貌上的讓親屬朋友見面交流。
2.
3. 至於墓誌銘或自我介紹詞…我知道也許從此刻到過世那天我的生命資歷還有很大的變動,但大致上的介紹是:教師,致力於英語教學和啟發學生人生哲學和對自己負責。
4. 我的衣服鞋子,除了有親人想留下的以外,剩下的可以全數捐贈給舊衣回收。我知道蠻多人對此有所忌諱,但我覺得沒差,傳統的方式是全部燒掉,這有什麼好,浪費。除非將來有人想幫我蓋紀念館,那可以拿來展示。
5. 藏書是我最寶貝的東西之一。我會整理分類好,該捐到特定圖書館的就捐贈。其他的就留作家庭藏書給家人使用,當作家訓和研究資料庫。
6. 文章(包括已經發表和未發表的論文、日記、短文、創作、詩歌、信件)、科學和文學上的研究,將交給我的妻子和兒女篩選後全部於我的部落格上公開,所有人皆可以瀏覽和取用,只要註明來源。
7. 我的哲學論點和觀念、宗教觀念可以一併公佈在部落格上。用以傳家和給大眾閱覽。研究成果或著作如果有營利價值或版權收入,請交給我的妻子或兒女處理。雖然我不希望子孫靠這個庇佑…(華格納的後代子孫永遠可以靠著經營華格納的音樂廳瘋狂賺錢,賈柏斯的妻兒則至少靠著他的授權自傳賺得最後一筆收入。)
8. 財產分配…尚不可知。但大家總覺得這個最重要。

基本上我不是那麼自私,把子孫親屬弄得那麼累,只是要如葬儀社聲稱的「把魂魄招回來」,讓他們用一堆儀式自肥和家屬楷油。
我的魂魄不是這樣招來的,大家也無法驗證。而我留下的東西大家卻都能驗證看到。
對於天堂和靈魂,我很幸運在大學時期碰到一個可以教導我的老師,他已經告訴過我那些地方什麼樣子了。
請參照「」

對死亡和其意義有興趣的人可以看看耶魯大學的Shelly Kagon的上課演講、逐字稿
以及ZAMM(Zen and the Art of Motorcycle Maintaince)的作者所說的良質(Quality)
作者的獨子後來在街上被歹徒搶劫槍殺身亡,讓作者重新思考人活著的本質究竟是什麼?
是手上那一盆骨灰?還是火化場煙囪口飄走的那陣白煙?

這個答案請各位自己去找ZAMM這本書的新版來看了,ZAMM畢竟是幾十年前的書,新版的後續裡面添加了一點作者獨子死亡後的事情。








留言

Transl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