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記: 客戶辦公室搬家

雖然叫做客戶,但其實是我目前上班的公司。只是自己開了公司以後,思考的角度不同了,也變成希望能增加客戶。

新的辦公室容納了至少以前分散四個辦公室的人員,目前有上下兩層。但不知道為什麼從第一天見到這新辦公室開始,就覺得這公司即將僵化,無法再前進了。也許是辦公大樓的風格,燈光以橘黃色照射在石板的地板和牆壁,整個廳堂走廊都是橘黃色的,感覺老氣死板。辦公室內部以白色為主,照明充足,但方塊地毯則是相當老舊骯髒,滿是灰塵。應該是前房客的公司留下。

雖然公司是由很多抽象和實際的東西組成的,但原本期望換一個實體空間能讓所有人煥然一新,充滿精神的感覺卻是落空了。

新辦公室並不是毫無優點,許多設計良好的大小會議室,以及良好的空調系統。但有一個線索現在才能知道,看到所有人聚集在一起後,會發現自己對於改變流程的無能為力: 原來有這麼多人(眼睛所見),而且是這麼普通且不肯改變己見,或為自己能力變強的利益而奮鬥的上班族。我做得再多,所做的事情就像是把水灑在熱鍋上,一下就不見了。


這種情況讓我的假設和工作模式的基石鬆動了,並不是所有人都想奮鬥或學更多,即使對自己有利益也是一樣。更多更多的人是寧可放棄這些好處,也不想做任何事情的。對於這樣的人,我拿它們沒有辦法,我設計的模式,對他們不起作用。


我原本的假設是,即使多數人不聰明,也都傾向為自己的利益而爭鬥或做出自私的行為。但是當一群人不只不聰明,連自私都懶得去自私的時候,這種模式是無法起作用的。會有這樣的情況,我估計是幾個因素:

缺乏獎懲因素
不想再換工作(這是最後一站的想法)
本質上的非常不聰明
綜合因素導致的能力不足
對於工作內容或執掌產品毫無興趣或責任、期待
不斷被輪調,導致對負責的產品沒有歸屬或深入經營感受
責任切分嚴重不明(同時也是利益的分配方式不明)



我舉幾個範例: 跟一般人的差異

有一個同事,不管別人給他的真實有用的建議有多大或多小或是多中性,他第一個反應都覺得自己是被羞辱。然後才表達出強烈拒絕改變的結論。所以他永遠不會改變自己的看法和做法,即使對團隊造成困擾和嚴重的資源浪費都一樣。因為已經過了試用期了,公司也沒有冷處理他的實際作為,所以變成了一個不定時炸彈,每隔一段時間負責的工作內容就害牽連進去的工程師一起大爆死,幾個月的團隊努力完全是做白工。實在頭痛。

另一個人則是被其他人回報: 很難溝通 (完全不接受別人意見)。但這個同事與我相處時卻沒這種情況,所有指點的部分他都相當同意且欣然改進。所以我認為應該是指出錯誤後,引發他想改變的因素沒對到(他無法理解其正確性),不是什麼階級或資深的問題。畢竟我也不資深,只是指出錯誤點的部分相當詳盡,他完全能理解其邏輯性就馬上很高興的學到東西的反應。


一個公司如果很大,確實會有各種特性的員工。但我觀察的結果,他們都有非常相像的一些明顯共同特質,只是身在其中的人不會發現,要外人才一眼看得出來。就我觀察,FP這間公司的共同特質應該是"享受當下擁有的福利,盡量不超出自己超小的專業舒適圈 (傾向不對旁人求援或做出有互惠性的學習求教)"。會離開一間公司,一定是與這公司價值觀或目標的不符合,而這個不符合已經超過了原先符合的比例了。

雖然我相信緣分和運氣裡面隨機的成分,但長期下來集體卻有意識的往更壞的方向去做擇選,只是因為愚蠢。這則是我無法接受的一種價值觀: 完全不會從錯誤中學習。


就我自己的情況而言,另一個沒想過的是,公司的地理位置、實際辦公室裝潢風格和停車方便程度也會影響我這麼大。原本以為占比不大的,沒想到確實有所改變。每一次到新的公司或辦公室,也是以這個做為第一印象去判斷是否適合自己。是否能接受在這樣的環境空間氣氛裡度過生命中的一段時間,或是變得像是這辦公室裡的其他人。

辦公室的環境和採光、空間安排,也展現了公司高層對什麼細節看重。總之,在這個細節上,我覺得變得是比之前更差了。雖然會議室變多了,採光通風也變好了,但只是一種能把所有辦公室人員統合裝在一起的感覺。


留言

Translate